內容來自sina新聞

多地曝保障房入住率不高 保障房應推廣多元混居

  既要在不同區位開發小型化保障房社區,又要在一些較大的商品房項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

  "十二五"期間新建3600萬套保障房的宏大計劃,彰顯出中央解決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問題的決心。然而,近期卻頻頻曝出多地保障房入住率不高。究其緣由,申請門檻偏高、選址偏遠、配套設施滯後等,恐怕是主要原因。

  隨著各地適時調整申請門檻以及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保障房空置率較高的問題有望得到逐步解決。同時也要看到,空置率較高的問題雖可改變,但選址偏遠、大規模集中連片建設的現象卻難以在短期二手車貸款率利試算表公館房屋貸款內改觀。從長遠來看,這種空間佈局有可能引發各種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比如"居住隔離"現象。

  作為一種常見的城市病,居住隔離是指由於種族、宗教、職業、生活習慣、文化水準和財富差異等原因,導致不同社會群體居住在不同層次的社區中,進而產生隔離,甚至演化為歧視和敵對。二戰結束後,英法等西方國傢為瞭緩解住房短缺的局面,陸續建設瞭大量的公共住房,然而由於建設和規劃佈局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最終誘發和加劇瞭居住隔離,這一現象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引起關註。

  對我國來說,選址偏遠、配套缺乏的保障房空間佈局,可能造成保障房社區居民居住空間和社會地位的雙重邊緣化,引發或加劇社會分層和貧富差距的標簽化、貧困的聚集與再生產、縱向社會流動不暢等問題,進而重蹈其他國傢"居住隔離"的覆轍。而要避免這一情況發生,應圍繞構建"多元混居社區"這一基本目標,制定相應的治理與協調對策。

  目前,在普通住宅項目內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已經被世界各國廣泛踐行。例如,歐洲國傢在吸取以往教訓的基礎上,公共住房建設開始經歷由集中到分散、由整體開發到開發配建的轉變:英國政府要求,新的住宅項目中,低收入居民住房要占總量的15%-50%;德國要求新建住宅區的20%要用於建造福利用房;法國規定建設廉租住房比例約為總住房面積的15%-20%。

  與西方國傢相比,目前我國的階層矛盾整體並不突出。城市中心城區和郊區的雙重繁榮,使得低收入者在市區和郊區均有一定的分佈,並沒有像部分西方國傢那樣形成大規模的貧困聚集。此外,計劃經濟年代盛行的單位大院雜居模式,使得多數城市居民對多元混居有著較高的心理接受程度。以上因素都構成瞭我國推廣多元混居的先天優勢。

  需要註意的是,多元混居並不意味著要在樓戶層面進行混合,也不是在每一個商品房項目都要配建保障房。因為不同社會群體在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如果生硬地將他們混合居住在一起,反而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抵觸和隔膜。比較合理的方案應該是"大混居小聚居",即在較大的區域內混合規劃包括保障房在內的各類住房,相似社會屬性居民的居住空間則以小規模組團的方式配置。具體到保障房社區,可采取插花式佈局,既要在不同區位開發小型化保障房社區,又要在一些較大的商品房項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最終實現既有利於不同階層的接觸與交往,又保持一定空間距離的效果,以滿足不同群體的社會心理需求。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信貸嘉義阿里山信貸m.cn/news/2013-09-26/0859243195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asja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